1、变坚强的开始是要肯定自己的任何感受和想法,即便这种感受和想法都不是那么成熟的,这是对自己的尊重。

举个例子,我总会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,跟别人念叨很多。有时候,朋友们的开玩笑总会说:你也想太多了吧,或者你也太敏感了吧。不知道是处于什么原因,想要在朋友面前不在乎或者不想破坏一个话题的完整性,总是会打哈哈的说,对哦,可能我想的太多了。或者认定了自己是比较敏感一点的。但其实是不是想太多也有没有太敏感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。重要的是,如果我有这样的感受和想法,一定有我那时那地的原因,不要很快的打哈哈,这会让你忽视你那时的感受和想法,是对你自己的“不尊重”。

刚刚看锵锵三人行,窦文涛打趣的说,不要指望别人忘记你哪怕一丁点的错误,每个人都是小心眼,受过的伤害都会记在心里。所以,比如这些耿耿于怀的事情,可能都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。在打哈哈的时候,你不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反而听旁人的声音。即便朋友们是为了安慰你,也不能全面的明白你的感受,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它们的身上没准儿更怂也不一定:)。

所以我要讲的是,不要急着在人群中迎合任何人的看法或者判断,反过来给自己贴标签,而是要明白不管怎么样不成熟的感受和想法,你有当时有这种感受和想法的理由,你要尊重自己的全部。

2、在这种全面的尊重自己的前提下,你再有下一步的感受想法或者行动。

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,而不是诉诸于别人的安慰。有时候很多的分享反而让自己越没有力量。因为你让渡了这种力量给别人,也会减弱了一些处理这样问题的能力。要有所警惕。另外的一点是,有时候,分享给朋友,因为讲故事的方式等等,总在潜移默化的异化了事情的真相。对于有刻奇习惯的人来说,更要有所警惕。

人总要对自己和事情,尽量诚实。

3、善良是好的事情,但有时候很多善良是被教育出来的善良,这个善良里面也会少了对于自己的关注。总对自己要求很严格,对于别人反而有很多宽容的借口,然后更糟糕一些,可能就会有所“牺牲”什么。警惕所有不必要的理解,“牺牲”,借口等等。你要记得“自己心里的舒服最重要”,这是第一衡量的标准和要务。

4、友好的,但是有距离感的与人相处,注意你的尊严,你的骄傲,你生活的姿态和你的自我保护。永远也不要太先入为主。

以上匆匆写完,不求行文逻辑,只求生活中不断的练习。

努力,快乐,坚强。

15/11/2016 00:40 @New Hall

大概是对伦敦的地铁熟悉起来了,每天早上上学眼睛不再没节操的打量着车上正在化妆的女孩,想满头小辫子的姑娘怎么洗头发,看英国男人高高的发际线担心自己的脱发问题。又像在北京一样,开始大量的走神。

想大量的细节。比如有时候想到我的家人,大概的场景就是,病房里,XX已经病的奄奄一息了,人们乱七八糟的哭着,我就混坐在药水和眼泪里。

到时候怎么着好呢?毕竟对方跟我说大量的抱歉是一个必然的设定了。那问题就是我到时候怎么好呢?

场景一 理解的版本:

“我这一生最抱歉的是你,因为我们的选择影响了你的人生,对于你人生的选择,我们又没有什么支持。”

“我们希望你活的好……”

(泣不成声)“,不要讲这些了,我知道。其实也没什么的……”

想到人物内心的压抑,这时候最好有一些流动的场景的特写。

 

或者场景二 激烈一点:

“这么多年我都想跟你说一些话,我们自己心里是特别亏欠的……”

(并没有流泪,语气决绝)“对的,你们是应该说的,应该很早说,应该听孩子说……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不必要的不容易……“

想到那时候自己可能已经看过一些人生和风景,希望给人物一些有力量的细微的特写。

 

或者场景三:场景四……

总之太多了,总之会发生点什么吧。想到这些,心里有压抑但也会有释放。我活动了一下颈部,准备在russel square下车了。

街上人群还是熟练的闯着红灯,街友抱着他的狗还在固定的街头,红色的神奇校车开过去,留下大早晨唯一的亮色。

但是。

不对。

根本就没有这种设定吧?我记得他脑干还是什么地方生了小的瘤。没法手术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。这个瘤可能会安稳的待着,或者也会爆裂和恶化,在一个说不定什么的时间。在一个说不定什么的一瞬间,忽然离开。

嗯……其实,不会有什么病房,也不会有什么场景吧。

就是什么都不会有吧。

伦敦一大街的阴雨天,真是冷的让人浑身发抖。

 

ps:下课想打个电话回去,已经是五年以来的第一次?想了一下号码没有问题,拨出去,“对不起,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……”

我操!

真是我操了!

 

老汪来北京出差,大家一起出来吃饭喝酒,在望京。

望京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地方,但是酒吧并不太熟悉,大家在soho对面麒麟社随便找了一家露天的bar,露台正对着Soho,偶尔有风,空气清凉通透。不过酒一上来大家都失望了,大概直接可以归到又贵又难喝的一类了。“这是什么酒呀,甜水……”瑜婷一边玩手机一边嘟囔。“我尝尝”,小王子嘬了一口,“是只有甜味”,然后瞬间对自己点的满足了,因为他点的本来就是甜水。

有老汪的地方就不会无聊,玩一晚上能笑出好多皱纹,以前蔡康永说,如果菩萨有天路过台湾,看到台湾上空妖气那么重,不用问,一定是小S坐在酒吧喝酒。如果哪天菩萨也过北京,肯定觉得这话也适合老汪。大家渣渣嚯嚯的用着又密又快的语速聊着天,压在眼前的Soho一边暗淡的亮着光一边又热烈的凑着热闹,有种之前在村里对着大山喝酒的感觉。

 

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,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。我愿能再见你,我知我再见不到你。但你的引力仍在。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,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。纵使再不能相见,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,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。

——《科学松鼠会》

by张佳伟

首先,忘记品味这个词,顺便改掉一个习惯——做任何事时,别把自己想象成主角,别设定有一个人以第三人称视角在审视你。

吃饭时认真吃。不管是吃泡饭咸菜,还是白葡萄酒鹅肝,都把它当成自己亲手做出来的,咂摸滋味,然后真诚的表达出来。
睡觉时好好睡。选自己舒服的睡姿和卧具。睡舒服了,睡安稳了。
选一些自己看着顺眼的画儿挂着,看。
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,听。
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,读。
尝试做一些自己以前没做过的新鲜事,觉得喜欢的就继续。
就这样,很平静的,很自在的,很真诚的,做自己喜欢的事,而且从中获取乐趣,咂摸滋味,不要想“品味”这俩字,不要把自己想象成某个被人审视的人物。

然后,你就会偶然听见有人谈论你,“那家伙还挺有品味的”——当然,这种话最好也别在意,更不要想“哎呀别人说我有品味了那我就要按照这种路数活着”。当你开始琢磨品味是什么套路时,你就失去它了。
发布于 2013-11-14